为推动公租房从“重建设”向“重管理”“重服务”转变,近年来,多地引入专业运营机构、投入各类智能化软硬件设施、举办公租房社区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公租房专业化运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切实增强保障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试点政府购买服务
安徽省宣城市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公租房运营管理中专职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针对租后管理难问题,自2020年起,宣城市本级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共确定政府投资公租房项目6400套、35.5万平方米。通过择优引入第三方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的市场承接主体,推动建立住房保障部门、公租房产权人、委托运营管理单位联动机制,实现公租房网上申请、分配公示、租金缴纳、租后房源管理等全过程信息共享和承租户“一户一档”,完成了6400套公租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对接,为公租房动态管理提供基础。
为促进公租房运营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宣城市建立委托公租房运营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每年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管理费用挂钩,倒逼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强化租金收缴力度,加大对欠租金、转租转借、改变用途、已拥有房产且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等违规使用公租房整治力度,强力推动公租房公平善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针对部分承租人因病因残、年龄大等特殊原因上下楼不方便、需要照顾问题,宣城市建立特殊群体换房机制,在现有可用房源中及时调换至现有带电梯或底层房源。为推动解决部分承租人承租公租房与工作生活地点不够匹配问题,搭建自愿换房平台,在房型匹配、双方自愿前提下,办理换房,方便承租人工作生活。
为体现对高龄独居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宣城市还建立保障对象特殊群体关爱机制,通过摸排走访建立特殊台账,进行精准帮扶,提升租户幸福感。每年利用传统节日,联合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开展茶话会、上门慰问、观红影、便民活动日等各类主题活动,提升承租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试点带动下,宣城市所辖郎溪县、泾县等地已陆续开展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
打造智慧管理平台
“房屋申请、签合同、退租、维修、资料年检等都可以在智慧公租小程序上进行,很方便!”近日,租住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幸福家园公租房小区的龚女士说。
2023年8月,长沙县智慧公租综合管理平台投入试运行,在幸福家园小区进行试点,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安装智能门锁、视频监控等设备,实现数据可视化、人员管理智能化、房源管理集成化等管理功能,助力破解公租房管理难题。
“特定用户(如孤寡老人等)的门锁如果长时间未使用,会自动向平台管理员预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智慧公租综合管理平台上,数据统计、房源情况、租户人数、设备情况、安全生产检查、相关政策等一应俱全,公租房管理更方便直观、申请更高效、租户更便捷。
“智慧公租的投用能有效保障公租房申请人员与入住人员实现人户一致,出入识别、访客管理等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公租房转租、转住、小区安全等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县将不断提升公租房智慧化水平,借助科技手段,让公租房申请、审核、分配、入住等环节的手续更加便利,从源头上杜绝转租、转住违规现象。
丰富社区服务供给
当然,公租房租后的运营管理不仅仅是管理部门唱“独角戏”,还要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加大居民参与力度。
自2020年起,云南省昆明市以社区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整合各方资源清单、服务清单,连续4年组织昆明市公租房社区邻里节系列活动,包括便民服务、爱心义诊、普法宣讲等多项惠民服务,让公租房住户住有所居、居有所乐的同时回应民生需求。
据介绍,第四届邻里节将持续开展至2024年春节前后。在为期四个月的时间里,昆明市聚焦公租房住户的“身边事、麻烦事、关心事”,联合云南省文化馆、项目属地社区等单位,提供“便民集市进公租、书香驿站进公租、健康义诊进公租、露天电影进公租、和美家庭在公租、公租群艺大舞台”系列服务,丰富公租房社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
活动中,昆明市住房保障中心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深入三个公租房小区开展打扫公共区域卫生、地毯清洗等志愿活动,还现场进行了宪法宣传、垃圾分类宣传,借此契机提升承租人的宪法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护人员也在现场开展义诊活动,通过口头讲解、现场示范等方式,向公租房小区住户宣传健康知识,结合居民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给予指导与建议。
“我们继续联合盘龙区图书馆(昆明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泽惠园小区1栋管理服务大厅设立了‘书香公租房阅读新风尚’图书服务点,为群众提供休息阅读的空间,打造充满学习氛围的书香型服务大厅。还举办了‘为民办实事·露天电影走进公租房’活动,采取‘住户点单、邻里节送片’的方式,把电影送进全市各公租房小区,丰富公租房住户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昆明市公租房社区邻里节的开展,有助于完善公租房租后管理服务,让每一个生活在公租房的住户情有所寄、心有所归、行有所动,享有幸福和美的生活体验。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1.30 于芸